其实你没那么重要

突然释怀的笑。


  前两天一个同事和我碎碎念:”我一直以为和某个同事关系挺好的,他有问题我就帮他,结果我有问题的时候,他都没有准备从椅子上站起来,我就下楼抽了根烟,然后就想明白了…“ 乍一听有点像小学生吵架了似的,哈哈,同事马上就开始对自己的人际关系、人性展开了反思,对方有错吗?没错。错只错在我们常常自以为自己很重要,可是自以为这个东西,终究都是没有逻辑的错觉。

  再说说我自己的一个状态,前些年有一段时间特别幼稚、敏感、多疑。敏感到什么程度,给同事发消息,对方回复前,在其他多个工作群里能看到同事回复各种消息,但是他没回复我,什么意思?针对我?忽视我?不重视我的工作?这一串问题下来,是不是听起来头都大了。其实对方只是因为某几个重要的项目群置顶了、手机满屏置顶,个人消息没看到或者很多人的消息还没顾上回复。所以…所以什么,所以我们其实总是自以为自己很重要,甚至可能自以为对方要把我们置顶才算尊重😂,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。敏感的人经常会认为别人在针对他,但我们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工,对方何必花这么多心思去针对呢,有时间他还不如喝杯咖啡、抽根烟、摸摸鱼呢。你再看吧,其实你没那么重要。

  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——朋友,人会有各种朋友,交情深的浅的,认识时间长的短的,男的女的,各种各种…我经常遇到有的人,他和自己的好哥们可以互相扶持,这种情感依赖会不自觉的投射到所有的朋友身上,在他眼里所有的朋友就应该是相互扶持、互助互爱的,但其实大家都知道,这是不可能的。某个朋友在你心里重要,只是因为这是你的内心,也是一种”自以为“,在朋友的眼里,你其实没有那么重要。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《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》,简单提到过朋友这个话题:

朋友如三餐。

一类朋友如早餐,对方再好也只会浅尝辄止,嘴上说重要,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可有可无。

一类朋友如午餐,好不好不重要,重要的是需要,为了生存,每天都得客客气气,绝不可少,深交不了,也得罪不起。

一类朋友如晚餐,在你最疲倦最脆弱的时候陪着你,细嚼慢咽,方品得其中滋味。

其实还有一类朋友如消夜,他们是红颜或者蓝颜知己,深更半夜无话不谈,偶尔让人蠢蠢欲动,却不能作为主餐,吃多了对身体不好。

朋友如三餐,三餐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种…怎么可能一样的重要。

  很多人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就是天大的事儿,觉得全世界的目光都该聚焦在自己身上,更别说朋友了,他们应该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帮自己。只要别人耽搁一会,都觉得不够关心自己。无论什么事,发生了就发生了,肠子悔青了也发生了,抓狂、焦虑、悔恨、尴尬,不管何种情绪,事情都已经发生了。不必把自己看得那么重,没人那么在乎你的,一想或许就通了,自己认为天大的事,在别人眼中或许根本不值一提,其实放不下的只是自己。发生了,接受,接下来,面对,自己勇敢面对了,也就成长了。你再看看吧,其实你没那么重要。

  突然想起来之前在短视频里听来的一句话:别人眼中的你,不是你;你眼中的别人,才是你。在你眼中,同事应该和你互帮互助,只因为你就是如此对同事的,只因为你是一个热心的人;在你眼中,男生分享日常就表示喜欢你,只因为你就是喜欢他所以才会分享给他;在你眼中,对方不回消息就是针对你,只因为你针对别人的时候就是会故意不回消息;在你眼中,每一个朋友就应该有求必应,只因为你就是对朋友有求必应的人。当我们对任何事物有期待的时候,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,而并不是对方如何如何,所以,没有谁对谁错,只是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,认清自己。我总觉得人和人的相处,做到基本的真诚,足矣,适当的”看轻“自己,可以规避很多烦恼,至于知己,得之我幸失之我命,全凭缘分。来,让我们默念三遍,其实你没那么重要,其实你没那么重要,其实你真的没那么重要。

  边写边和朋友在聊天,他问,如果婚后又遇到更喜欢的人怎么办?听了让人啼笑皆非,他都没结婚呢居然思考这些…还是借用刚刚书中的话吧:

如果现任符合期待,牢记对方的这些优点,在准备见异思迁的时候,从心里翻出来想想。

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不再在意对方这些优点,而且严重到双方已经完全无法沟通,选择离婚也好,离婚也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,然后去寻找新的期待。

如果你觉得对方这些优点,依然非常珍贵,而且还是自己最在乎的,就在跟新欢投降前,悬崖勒马。否则,见一个爱一个,觉得个个都是真爱,相信我,那肯定是被性器官绑架了自己的爱情观。

在今天这样的社交时代,要认识一个人何其容易,拿起手机摇一摇就可以了。

最难的是,一个人始终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。

是啊,一个人始终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,挺难的,真难。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,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,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,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…

跑题了,不过不重要,都是瞎扯淡。送给所有有缘人一句话吧:


最后再分享一段书中的选段吧~哈哈,这本书我看了两三遍,确实喜欢,很多想法和作者也是不谋而合。

《你那点事,有什么好说的》

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。

第一类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,特别是本身自己就做错了的事情。比如,我一个朋友因为挪用公款被开除了,这种事情你当然或许有自己委屈的部分,但打死都不能主动告诉别人,只能憋着。

因为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,都有不如意的地方,只是有人有一点痛就龇牙咧嘴唯恐天下不惊,有人闷头咬着牙前行。不必夸大自己的痛苦来感动自己,在正经历更大痛苦的人眼里这是矫情。秋风虽起,依然在寒若冰霜的伤口上笑靥如花,迎风而行。

这类事情如果需要自我处理,可以借鉴心理学里的PRP模型,这个模型分三步来分析问题:

全然接受(Permission):接受自己的情绪,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,如有必要写出来。
认知重建(Reconstructing):把对一个事件的解释从负面转变成正面,看会带来哪些有价值的影响。
全局展望(Perspective):以更广阔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情形,一年后我如何看待这个情形。

第二类事情是可以告诉别人,但别人根本帮不上的事情。比如,你生病了,那你去挂吊瓶就好了,最多就是发个朋友圈告诉大家,你自己没有放弃治疗,大家来给你点个赞,仅此而已。告诉了别人,你该受的罪继续受,别人的日子也照样过。但这类事情告诉别人的好处,就是可以满足自己的矫情。

第三类事情是可以告诉别人,别人也可以帮上的。这类事情就要去找到那个能帮得上的人,该请客请客,该托关系托关系,该走法院走法院,然后定点精准跟踪。

所谓情商高,无非就是在遇到事情后,分清楚上述三类,然后选择态度处理而已。你唯独没必要做的事情,就是准备轰轰烈烈地架个大喇叭告诉全世界:我遇到事了。

—— 摘录来自《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》琢磨先生
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WebObjects/MZStore.woa/wa/viewBook?id=0
此材料可能受版权保护。